为周真阳题芭蕉仕女图戏呈吴明卿使君

朝代:明朝|作者:李攀龙|

春尽芭蕉未著花,玉兰双倚丽人斜。何如南郡从游日,一面红妆出绛纱。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元朝·王祯蒯菅柔韧自编成,不换仍呼不借名。长向绿蓑衣底著,两行偏称野夫情。
  • 2.《饮王龟龄瑞白堂秉烛观跳珠分韵得珠字宋朝·刘仪凤别来世故朝昏殊,相与言之汗模糊。两翁得酒促坐席,感深念极气欲苏。箨龙亦解作水供,细绎寻丈如渴乌。衣巾生秋背毛竖,金石相印环佩趋。江山豪壮旁尊俎,醉中频贯累累珠。...
  • 3.《出猎图明朝·朱孟德秋高绝塞苜蓿死,飒飒西风吹马耳。山前猎骑耀戎装,布列沙场平似砥。草枯食实马臕肥,风折筋胶劲弧矢。旌旄斜捲断霞明,战袍乱簇团花紫。揽辔峨然意且閒,导前顾后遥相指。...
  • 4.《秋夜汎舟有约不至明朝·李之世月上未上半衔烟,与客携壶舣舸船。乍看潮涨流涓涓,倏忽汪洋溢百川。须臾雾散进婵娟,金波荡漾不成圆。疏篱茆屋两三椽,野人濯足临溪边。冷然一棹去如仙,中流击楫更扣舷。...
  • 5.《题天远堂遗额明朝·邵维棨仰溯前型世泽长,眉山芳躅及吾乡。赋高赤壁辉莲炬,交缔青门话草堂。镇寺豪情曾赠带,买田小隐欲倾囊。夕阳天远留佳句,弈冀犹传翰墨香。
李攀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攀龙(1514年5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歌为“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