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此问正甫

朝代:明朝|作者:李攀龙|

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

猜您喜欢

  • 1.《五更转·其九·太子入山修道赞十五首唐朝·敦煌曲子我是四天王。故来远自迎。朱鬃便蹑紫云腾。共去夜逾城。
  • 2.《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其三明朝·王渐逵廿年藏息傍岩隈,转眼光阴得许催。共叹浮生元是幻,应知历劫不为灰。烟霞落寞林中影,花鸟流连掌上杯。认得此山真面目,朱明开辟待君来。
  • 3.《罗浮山明朝·王弘诲何处神仙四百峰,丹梯万仞削芙蓉。瑶台积翠临旸谷,铁涧飞泉泻玉淙。丹洞云深留鹤驭,澄潭秋涨蛰蛟龙。七飞拟鍊超尘劫,桂父安期信可通。
  • 4.《送赵耕道元朝·张师愚宛溪霜晓送归棹,试倒清樽话别离。解缆仍歌竹枝曲,过家不负菊花期。肯嫌邓禹为官冷,会见常何献策奇。况是交游满台省,青云要路莫迟迟。
  • 5.《席上分题得长字宋朝·彭汝砺肥上相逢各异乡,笑歌犹得慰参商。人心未尽文章乐,马首还趋道路长。鹤发久堙宗庙器,荷衣行觐赭袍光。功名自有天时在,更尽林边酒一觞。
李攀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攀龙(1514年5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歌为“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