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江山陈仲晋

朝代:明朝|作者:王恭|

墨绶新悬鬓己皤,宦游西上易蹉跎。青山竟掩孤坟在,浮世仍传并秀多。

门柳不堪愁里赋,琴台谁忍醒时过。愧无公子鱼肠剑,挂向空林野树柯。

猜您喜欢

  • 1.《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唐朝·李白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
  • 2.《送张元干宋朝·洪刍自昔张平子,愁来赋四愁。行看车马客,坐觉岁时流。明月江山夜,候虫天地秋。怪君有底急,不肯少迟留。
  • 3.《酬陶康令表兄归葺书斋见示之作明朝·朱用纯拟向云山买一窝,提壶啸侣听莺歌。萍踪定觉家园好,蓬径何愁车马过。花逐琴声流雪浪,月迎书卷到烟萝。应当风雨看无恙,肠断荒丘是□娑。
  • 4.《过长安故城明朝·李贤长安千载故城荒,衰草寒烟满未央。废宅总成芳草地,寝园一任野花香。连村何处藏温室,啼鸟浑如觅建章。惟有当时原上墓,累累犹自对斜阳。
  • 5.《拟古·其五明朝·李以麟贱妾岂无夫,其奈天一方。梦魂飞不到,万感激中肠。浴蚕溪水远,拾翠郊原长。黄昏深闭阁,暗泪洒衣裳。私心在何许,日夕思时康。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