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罗花歌

朝代:唐朝|作者:岑参|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笼众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古诗简介

《优钵罗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前序言可看成一篇情辞并茂的散文,先言曾闻优钵罗,陡而转言公门多闲逸,小吏献此花,遂得一见其卓立群芳之态,继而叹息如此美质,被弃诸野而为世人罕见,然其犹自恬然盛开。序文中隐蕴着一股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无奈与愤激之情,诗文则进一步咏叹这种情感。

翻译/译文

在天山的南面,火山的北面,那里有一种花,人们都不曾见识,它长着绿色的茎,碧绿的枝叶十分美丽。它有六片叶子,花开时成九瓣;里花瓣合拢,早晨开放,多有奇异的香味。如今它被移植在庭堂之下,令我的府邸大增光彩。想必你一定是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才如此孤独高傲地自个开放于僻静之处!为何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呢?在深邃的山坳谷地里饱受寒霜的摧残而凋折。我暗自悲伤阳关一带道路漫长,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

注释

⑴优钵罗:梵语音译,也作“乌钵罗”,意译为青莲花、黛花、红莲花。汉语称莲。

⑵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

⑶适:如果。遭:遇到。

⑷摈:抛弃。林薮:山林湖泽。

⑸白山:即天山。赤山:即火山,又名赤石山。

⑹花九房:花有九片花瓣。

⑺中国:中土,中原,相对于西方少数民族而言。

⑻公堂:官府的厅堂。

⑼委严霜:因受寒霜摧残而凋零。

⑽窃:暗自。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⑾曾:乃。

赏析/鉴赏

优钵罗花即岑参所认定的印度梵语中的莲花。按照作者在序言中的说法,优钵罗花这个名字他最早是从佛经里读到的。唐代的西域居民多把优钵罗(雪莲)花想象成神山圣域里罩有灵光圈的小佛像。

此诗长短不拘,随情感的波动而蜿蜒前进,显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和精湛的表现手法。全诗以花自喻,以花独居僻壤,喻自己穷居塞外;以花种类奇特,喻自己胸怀大略;以花的独自开放,喻自己的洁身自好、特立独行;以花的罕为人知,喻自己的怀才不遇;以花因路途遥远无法上闻帝王,喻自己远戍边塞,晋身无阶。古人以物喻人者为数不少,但像此诗这样切合得丝丝入扣,以至让人觉得花与诗人简直融为一体、难分彼此的则并不多见。这首诗堪称唐代以物咏志的边塞诗中物我融合最为完美的一首。

相关古诗分类

岑参的诗词曲代表作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