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严几道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死别犹存插海椽,救亡苦语雪灯前。
埋忧分卧蛟蛇窟,移照曾开蠛蠓天。
众噪飞扬成自废,后生沾被定谁贤。
通人老学妨追忆,魂湿沧波万里船。

猜您喜欢

  • 1.《经檀道济故垒唐朝·刘禹锡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 2.《清平乐·春光欲暮五代·毛熙震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 3.《鸳鸯湖棹歌·之三十五清朝·朱彝尊画眉墨是沈珪丸,水滴蟾蜍砚未干。休恨图经山色少,与郎终日远峰看。
  • 4.《晚发二首·其二明朝·何巩道乱后门庭无觅处,空闻猿鸟叫斜阳。近池橘叶迎风绿,占石苔花染雪黄。昔日琴书分异地,频年衣食寄他乡。只今惟有寒村月,偏照愁人行处光。
  • 5.《寿王侍御明朝·李云龙罗浮春色早,春水满沧溟。忽见三花发,遥依别柏青。神羊在乌府,鸣凤集彤庭。不用占南极,西台自有星。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