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九江车行望庐山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车音呜咽大江前,缩地劳劳问岁年。
一片匡庐挥不去,来扶残梦卧云烟。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维摩四说法清朝·巨赞维摩说法超群彦,丈室宏开不二门。天女飞花缘底事,只因二谛本同源。
  • 2.《廓然再和复答之六首·其四宋朝·释德洪处处山川俱胜绝,满村风物自纯真。横舟隔岸殊堪唤,吠犬随人不识瞋。归鸟独飞当晚照,鸣鸠相应正深春。心期卜筑藏幽隐,忽笑行行指划频。
  • 3.《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二十九宋朝·释月涧天边有月生云际,木人石人眼卓竖。瞥转玄机那边睹,三个孩儿抱花鼓。
  • 4.《题陶佥宪平寇卷明朝·祁顺岭海频年困绎骚,大夫平寇独贤劳。潜惊阴谷回春气,喜见洪炉燎羽毛。心战远胜兵战好,云台终与柏台高。人间老帅知多少,空向辕门检六韬。
  • 5.《常思岭早行明朝·佘翔秋草萋萋秋露湿,鸟道崎岖行不得。我欲乘风借羽翰,朝游三岛暮北极。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