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喻庶三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垂老相望先我死,更谁坠绪探船山。
卅年气类期闻道,八表氛祲为改颜。
忍问海涯流恺涕,只今俎上寄痴顽。
南朝台观鸿飞处,忆泣兴衰挟往还。

猜您喜欢

  • 1.《武夷九曲棹歌·其五元朝·余嘉宾大隐屏南天柱峰,青天笋立玉芙蓉。凭将宇宙支撑住,赐与白云清净封。
  • 2.《送杨文开浔学秩满归省元朝·李昱南浔地小不成州,博士官尊易入流。杨震旧遗清白在,侯芭曾授太玄不。三年讲席听风雨,八月征帆拂斗牛。归与紫髯称母寿,玉堂谁早嗣箕裘。
  • 3.《道中有感宋朝·周行己皛皛平川静,晖晖寒食曛。连山荒白草,属地乱黄云。岁晚关心事,天边为客身。扁舟终不恶,奔走失吾真。
  • 4.《知赵鼎臣赠吕令二首·其一宋朝·周行己幕下胸中水镜寒,否臧定不失毫端。要知四海皆兄弟,莫作前人青白看。
  • 5.《宝峰准禅师赞宋朝·释德洪洞庭无盖,虚空有口。步水东山,藏身北斗。石门壁立万仞,踞地一声哮吼。惊得四序回旋,喝下须弥倒走。是谓湛堂老人,不落威音之后。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