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武寄示过金陵旧庐感赋一律次韵酬之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
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
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
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猜您喜欢

  • 1.《内蒙即景·五近现代·老舍 舞帕飞旋锦扇开,万人争看二人台:霸王鞭响春风起,花雨缤纷燕去来。
  • 2.《讽兄诗元朝·沈贵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子孙长久计,瓦盆盛酒木绵裘。
  • 3.《读法界观宋朝·释惟久物我元无二,森罗镜象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彻真空。一体含多法,交参帝网中。重重无尽意,动静悉圆通。
  • 4.《次韵鲁直寄灵源三首·其三宋朝·释德洪阅世竟为蜗角事,不妨闲作虎头痴。平生笔语难传处,独许灵源大士知。
  • 5.《寿盖吏部母明朝·余继登高堂为寿日,游子在京华。岂不荣鸾诰,谁其侍凤珈。见萱即忆母,陟屺倍思家。遥望称觞处,白云映紫霞。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