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庵同年寄诗见怀依韵和酬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抱蜀起居笼万象,飞吟犹爱鹊声酬。
荒荒魂绕疮痍地,澹澹杯邀岛屿秋。
爬别蠹痕存国故,迷离蚕食乱乡愁。
逃名逃世余湖艇,公傥过予为少留。

猜您喜欢

  • 1.《送毛李祥归云林因托之访予山居·其二元朝·吴当莽莽闻征鼓,纷纷踏去船。衰颜尚簪绂,雅志自林泉。茅屋应无恙,山田幸有年。凭君上华盖,为访白云边。
  • 2.《徐山人明朝·任环青囊未识已惊回,翻忆当年事可哀。藏玉有城依祖去,寻龙无处觅君来。离宫寸地培馀荫,坎首分金空木杯。但愿清风寒彻底,不妨身卧首阳台。
  • 3.《觞流浈曲明朝·朱惠水绕山环路几重,乐游谁放酒杯空。展茵石上荫幽翠,浮斝波间堕落红。南涧衣冠今日再,兰亭赋咏此情同。稀奇物色迷人目,疑在山阴罨画中。
  • 4.《和碧珊参军将之官楚南入请验赠别清朝·牛焘君自故乡来,黄花醉几回。有怀同惜别,此地暂追陪。燕市重游剑,湘江独夜杯。惟有碧珊月,万里共徘徊。
  • 5.《中秋明朝·沈守正空教罗绮上西楼,白雾蒙蒙意未休。千里不能知变态,一年草草又中秋。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