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去岁避兵沪上常聚为诗钟之戏次韵寄倦知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亡命迭为文酒会,飞笺截句列长筵。
坐干涕泪娱酣战,归狎烟波又换年。
湖海相望聊示疾,梦魂不灭与攀天。
飘山坠叶穿疮雁,星底谁窥访衲船。

赏析/鉴赏

原题:忆去岁避兵沪上常聚为钟之戏次韵寄倦知同年

猜您喜欢

  • 1.《观田家收获清朝·归庄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 2.《青楼曲·其三明朝·李云龙亦知须一别,无那两情深。却将昔欢笑,变作今沉吟。进君琥珀枕,赠妾芙蓉衿。重逢未有日,梦去或能寻。
  • 3.《祝英台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启朱扉。开绣榻。风静夜帘閒。香冷篆烟。烧烬银缸。金荷上夜灯犹灿姐姐还睡哩。。慵懒。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罗帏偷看。只见玉钗横。日高不理。鬟。
  • 4.《平坝分司·其一明朝·沈庠近午肩舆久发程,黄昏灯火入荒城。奔驰已觉无诗兴,岑寂何堪更雨声。历遍殊方身万里,坐深寒夜鼓三更。思家忧国平生事,莫怪头颅白发生。
  • 5.《感怀明朝·沈鍊割生献馘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