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
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
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
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赏析/鉴赏

原题:伯夔酬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也

猜您喜欢

  • 1.《中吕·迎仙客·七月元朝·元无名氏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遣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万古情依旧。
  • 2.《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武舞作唐朝·不详昭昭竹殿开,奕奕兰宫启。懿范隆丹掖,殊荣辟朱邸。六佾荐徽容,三簋陈芳醴。万石覃贻厥,分圭崇祖祢。
  • 3.《宿范氏水阁宋朝·洪朋枕水凿疏棂,云扉夜不扃。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人净鱼频跃,秋高露欲零。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舲。
  • 4.《述怀宋朝·陈遘不觉霜飞上鬓毛,引杯看剑兴犹豪。胸开万古天风荡,目拭三山海月高。投阁羞称扬子易,啜醨爱读楚人骚。媕婀莫遣无生气,支住乾坤在我曹。
  • 5.《族叔祖示四绝句次韵·其四宋朝·张守追陪杖履已悠然,把玩诗篇更觉贤。局上频烦问瓜葛,吟边端不敢争先。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