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寄命湖船带梦游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
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
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
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赏析/鉴赏

原题: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纪事依韵奉酬

猜您喜欢

  • 1.《田翁唐朝·杜荀鹤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 2.《题惠山园八景·知鱼桥清朝·乾隆屧步石桥上,轻鯈出水游。濠梁真识乐,竿线不须投。子我嗤多辩,烟波匪外求。琳池春雨足,菁藻任潜浮。
  • 3.《偪阳道中明朝·王嗣奭去岁伤秋潦,洪波尚淼然。翳桑栖水蛤,废里过江船。泽国人烟外,饥民驿路边。明霞餐不得,泪眼向高天。
  • 4.《春夜过韩绪仲寺馆谈禅明朝·李之世化宫别院敞垂萝,叩齿焚香夜共过。谁谓逃名一居士,依然持律老头陀。莲花不染心同住,贝叶时翻手自摩。思向祇林皈净业,红尘车马定如何。
  • 5.《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其一清朝·王士祯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