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用游半淞园韵见怀次答·闲踪问园馆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闲踪问园馆,晴色满江郊。
织浪回廊侧,楼烟秃柳梢。
杖寻晞发石,亭欠盖头茅。
清景摹乘兴,含毫浴砚坳。

猜您喜欢

  • 1.《赠冯钝吟先生四首·其四清朝·方仁渊我生已晚愿难偿,望古徒思爇瓣香。愿学昔贤私淑意,频将诗律细评量。
  • 2.《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其四明朝·李桢云想衣裳花想容,青春已过乱离中。功名富贵若长在,得丧悲欢尽是空。窗里日光飞野马,岩前树色隐房栊。身无彩凤双飞翼,油璧香车不再逢。
  • 3.《韩信城明朝·李良柱不学淮阴母,难同张子房。本为真国士,何用假齐王。古庙临流水,荒城锁夕阳。断碑零落尽,千古叹弓藏。
  • 4.《鹊桥仙明朝·汪廷讷小生扮苏子瞻角巾忠靖衣上:紫宸列仗。螭头濡笔。衣惹御炉香细。深惭文豹管中窥。叨宠眷瀛洲仙吏。
  • 5.《白菊清朝·牛焘东篱不乏素心人,何必南村远结邻。料得重阳来送酒,衣香花气两缊絪。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