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伯夔独游徐园看菊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徐园异菊列千盆,往岁探看仕女存。
屡劫归君成独赏,短吟题我尚余痕。
从遗浊世魂初合,胜读离骚道已尊。
惆怅落英留眼待,孤山补插野梅根。

猜您喜欢

  • 1.《青溪唐朝·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 2.《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其三宋朝·陈渊午窗青梦接羲皇,茗碗无多置我傍。此味若令儿辈觉,人间容有竹风凉。
  • 3.《老子画象宋朝·刘挚敝周僿于文,老子谈大道。仁义已末流,体法固行潦。虚无抱玄珠,清净为至宝。掊斗息群竞,死圣止大盗。谓可愚斯民,狂澜复既倒。不知世大变,万伪火就燥。欲以区区言,反俗...
  • 4.《春倚明朝·何士埙春倚枝头怅旧新,那堪水石更粼粼。书空已悟从前事,问影偏怜此日身。饮涧可知麋性乐,餐霞转觉道情亲。泉声悬树涓涓响,崖畔谁来方隐沦。
  • 5.《题汪季角百尺梧桐阁卷二首·其一清朝·王士祯别馆多梧桐,偶此成幽寂。独向高阁眠,夜闻疏雨滴。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