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伯夔送太夷北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三迭犹传呜咽声,泪看注海与潮平。
梦存大事将谁待,天鉴孤衷复此行。
群盗相乘诗可讨,贱儒自喜谤非轻。
衰残未预涓埃报,九逝魂依北斗明。

猜您喜欢

  • 1.《题友人山居唐朝·黄滔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 2.《调笑令明朝·王玉峰侧身儿的悄行。侧身儿的悄行。暗揣他声息相传。呀。小可的猛将有数十员。大都来雄兵有十馀万。大都来雄兵有十馀万。马咆哮。浑身也挂着铁甲明耀日。戈矛刀剑立如山。戈矛刀...
  • 3.《睡蝶明朝·朱克诚晓日初晴百卉香,为贪春睡倦寻芳。魂随断霭迷花径,梦逐残英度粉墙。翠幄深沉愁雀噪,香林寂寞怯风狂。醒来粉褪飞犹懒,却忆庄生寄恨长。
  • 4.《姚孟长顾九畴侯木庵杨慕垣雷伯鳞过集分得乡字二首·其二明朝·何吾驺梦隔关河后,浮云变复常。来过迟皓月,坐久爇名香。良晤怜多别,深杯惜未狂。灯光纷去马,投辖赋流黄。
  • 5.《丙辰除夕明朝·李孙宸病废乡园久,明朝又见春。无闻四十老,有尽百年身。违俗宁关傲,微官祇益贫。夜阑望北斗,坐待日华新。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