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溪秋雪庵看芦花用倦知庸庵闲止唱酬韵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溪光荡入万峰晴,十二桥衔打桨声。
到倚高楼花满眼,白波翻海接霄明。
旁淤洲渚鸦巢照,裂幅云霞雁字横。
冷抱孤芳荐杯酒,有灵词客鉴余情。
(庵中设浙东西词人木主)

猜您喜欢

  • 1.《履道见和复答之十首·其三宋朝·释德洪曾约还康山,披蓑共春锄。东林缚我屋,西崦置子庐。
  • 2.《春夜明朝·伍瑞隆南风吹早春,燕语娇欲醉。空堂坐来暮,清寂不忍睡。初月如佳人,隐映出云际。盈盈入窗户,娟娟映衣袂。情人临夜弹,笑歌发清秘。仰视青云飞,俯察春波逝。放怀既有馀,好友...
  • 3.《冬日西岩燕集分得陵字明朝·佘翔岧峣楼阁白云层,何意龙门客并登。望入烟萝山似黛,歌翻金石酒如渑。阶前玉露荣丛桂,坐上春风盛朗陵。短发萧然狂不厌,扁舟雪夜兴堪乘。
  • 4.《寒食感怀明朝·李之世由来寒食节,风雨倍悽然。人世犹如此,夜台殊可怜。垂杨烟漠漠,荒垄草芊芊。向晚乌啼急,双飞集墓田。
  • 5.《二郎神·秋叶清朝·杜贵墀出门四顾,但树树替秋言语。恰作去就新黄,收回稠绿,青镜愁容似汝。自昔才人悲摇落,可更有、亭皋佳句。惟岭外夕阳,桥边流水,是漂流处。无据,辞根却似,无家归去。向渡...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