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锡高老愚翁家传后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行郁惠山旁,中有隐君子。
承传讲学风,刻厉饬伦纪。
一世腾万里,祸乱愈弗止。
侈言匹夫责,诡遇余丧己。
先生瞑槁梧,内证主静旨。
道胜物不疵,县解不老死。
两孤抑何贤,寤寐绵神理。
扬芬采曲儒,薄俗宁获此。
钱生契独行,立传追范史。
吾衰美其文,缀咏亦赘耳。

猜您喜欢

  • 1.《将归寄润之弟宋朝·彭汝砺纷纷穷绪不能禁,一缕俄惊百万寻。风月正牵相望眼,山川难系欲归心。萧条又作新秋意,牢落谁同永夜吟。车马鼎来吾即起,梦魂先傍竹亭阴。
  • 2.《生云石宋朝·蒋之奇藤阴棱石煜金科,磊砢常将风雨磨。刚被闲云生罅隙,禅僧迷失旧盘陀。
  • 3.《新花曲四首·其一明朝·石宝翠池新种小芙蕖,欢动眠凫与戏鱼。试向水头经日看,好花成子定何如。
  • 4.《为云庄王翁题寿轴明朝·朱浙云庄之山饱游适,早闻翁名未相识。野人踪迹无端倪,烟水微茫易昏夕。鹿门隐趣亦何深,向平婚嫁会当毕。弄丸静学无极翁,击壤高歌太平日。四序平分秋正中,百龄十计数涉七。...
  • 5.《出门志感明朝·佘翔别却床头绿绮琴,出门何处觅知音。一从玉斧蓬莱去,采药犹存未死心。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