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偶成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猜您喜欢

  • 1.《题太平汪公仲云松楼元朝·凌希惠黄山削翠摩层空,下视众岫培塿同。丹崖雪窦相掩映,一支北走如翔龙。楼居下有隐君子,择幽面势雕青红。遂令岩壑千万态,一览尽在双眸中。白云输雨出深谷,苍松倚壁来清风。...
  • 2.《石涧明朝·王邦畿空山振孤响,十里听秋声。叶落青天色,风多古陌情。行行山口近,磊磊石头鸣。一漱寒溪水,肝脾冷欲轻。
  • 3.《送刘文焕按吴中明朝·石宝谁遣滇池雨,随车又入吴。力虽能撼岳,志本在嘘枯。清白家声旧,巉岩骨相孤。匆匆一樽酒,旌旆已先驱。
  • 4.《命美邀同冯载赓集空可亭明朝·李之世童方传折柬,步即到精庐。茗灶还留火,高斋才罢书。瓶芳梅臈候,砌艳卉冬馀。为爱椰阴畔,停杯待月初。
  • 5.《皇姑寺清朝·王士祯皇姑寺前人日晴,畏吾村畔草痕生。山桃堤柳自春色,粥鼓钟鱼非世情。铁券南宫怜将相,黄沙北狩误公卿。独惭扣马输巾帼,天市星文几夜明。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