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次申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猜您喜欢

  • 1.《上元初嵩山石记唐朝·不详木子当天下。止戈龙。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 2.《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凯安唐朝·不详辰位列四星,帝功参十乱。进贤勤内辅,扈跸清多难。承天厚载均,并耀宵光璨。留徽蔼前躅,万古披图焕。
  • 3.《偈颂四首·其四宋朝·释月涧庭前桂绽金粟黄,满地散清香。鲁直当年参晦堂,吾无隐乎尔。当下错承当,累及丛林,千古更错商量。
  • 4.《题静照堂宋朝·顾临踏暑夏日长,履霜冬日短。乞诗贲新堂,经年不辞缓。虚室莓苔青,客衣尘土满。自矜非俗求,容色长衎衎。盈箧宝珠玑,东归春正暖。静照名已传,主人宜亦反。
  • 5.《午梦明朝·何进修半亩桑麻未是贫,日长猿鹤自相亲。芒鞋竹杖人间世,纸帐梅花梦里身。圣代也能容弃物,北窗应亦有高人。百年天地俱蕉鹿,醒后偏宜漉酒巾。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