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尚书寄赠见怀二律依韵和酬·湖上墓旁屋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湖上墓旁屋,传闻修水筒。
寻幽一筇雨,吹梦万山风。
收取英灵去,销磨醉醒中。
放梅楼阁晓,应变北枝红。

猜您喜欢

  • 1.《酴醾菊宋朝·宋九嘉酴醾风味醺人醉,著莫东篱爱酒翁。一夜金英全换骨,冷香晴雪满秋风。
  • 2.《范阳同年示及零陵三题率然为答甚愧妍唱·其一·火星岩宋朝·俞希孟信美真灵宅,呀然洞府通。皇家尊盛德,南夏享阴功。庙貌邻炎帝,峰名比祝融。游人思所谓,无独爱嵌空。
  • 3.《巫山图宋朝·释德洪谁开幅纸如方镜,照见巫山十二鬟。若信朝云是呵雾,许愁那复置眉间。
  • 4.《雪夜感怀元朝·张达雪霰大如拳,风吹堕檐端。鏦铮迸万瓦,令我心苦酸。局蹐败絮中,彻夜不成寐。讥裁今昔事,直欲回天地。梁温有率土,原宪无置锥。凶残必轩翥,忠信反离披。感念五情热,狂呼...
  • 5.《除夕明朝·李之世耿耿达长夜,悠悠逼岁除。时序不相待,头颅变故吾。生涯看潦倒,礼法任粗疏。即此销馀日,千秋将焉如。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