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秉三先人熊翁所画卷·郎君儒雅亦谈兵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郎君儒雅亦谈兵,手泽摩挲念老成。
莫忘图中破茅屋,却灰飞尽待归耕。

猜您喜欢

  • 1.《枕石明朝·高攀龙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 2.《雨轰漈宋朝·蔡佃水流石激拟鸣雷,洞里乾坤别有台。玉舄扶风飞复下,琼花带雨落还开。钟声敲断白云袅,树影盘回黄鹤来。笑道神仙无觅处,空留丹灶冷苍苔。
  • 3.《旅夜寄赠蒙胤良明朝·伍瑞隆少年绿鬓任清芬,文藻风流更不群。醉后兰心成缱绻,分来香气太氤氲。车留潘令怀中果,身是高唐梦里云。玉树风前吾欲倚,转教无地不思君。
  • 4.《次和韩孟郁拈得也字二十八韵解嘲示苏汝载明朝·李之世一邱一壑过之,适来适去顺也。何须饰蚓招龙,大都指鹿为马。三生辗转尘劳,四大形骸浸假。荣华霎似风灯,弃置瞥同掌瓦。长平朽骨已灰,秦宫燬搆如赭。世间万劫消沈,自在一...
  • 5.《皂罗袍明朝·沈鲸喜得英雄三箭。定天山。仍旧巩固如磐。诸蛮无事乐耕田。春风和气中原遍合前贴丑末上。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