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引枢苍黄出国门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引枢苍黄出国门,痛兼夷祸翠华奔。
只今海市同燕市,遗像防污溅血痕。

猜您喜欢

  • 1.《咏烛二首唐朝·李世民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 2.《王子张以诗见报次其韵宋朝·李彭卧看云生舍北篱,起来临镜慰衰迟。欲投未落鹤盘屿,将去还留鹊绕枝。天上汉庭劳梦寐,峤南殷鉴恐羁縻。蓝田丘壑仍孙在,胜日勤来赋好诗。
  • 3.《春日田园杂兴宋朝·冯澄编阑春思倩吟鞭,著面和风软似绵。黄犊乌犍秧谷候,雄蜂雌蝶菜花天。把锄健妇踏烟垄,抱瓮丈人分野泉。忙事关心在何处?流莺不听听啼鹃。
  • 4.《戏答见嘲醉后堕车之作明朝·佘翔霞村痛饮类猩猩,芦埔坠车却毁形。口吃不堪仍嗜酒,一尊谁载子云亭。
  • 5.《寄庭仙清朝·汪绎五年心事共谁论,惜别胥江日色昏。水底须眉终有相,雪中指爪已无痕。秋风鲈脍江南味,春雨梅花处士魂。毕竟家山贫亦好,知君亦厌孟尝门。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