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抵九江作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猜您喜欢

  • 1.《寄白下相知明朝·王樵坐卧蘧然在一堂,萧萧深竹对幽窗。如何尚作留都梦,寤寐高贤义不忘。
  • 2.《题石溪明朝·王立道磊磊白石清溪深,柳花漫天晴复阴。扁舟罢钓自来去,无人更识沧洲心。
  • 3.《滹沱明朝·石宝往日驱车出雁门,几从渔牧到河源。三泉戛石湍犹小,万壑潨流水正浑。势落平原通海啸,气蒸恒岳见云屯。无端忽作崩城怒,似为英雄洗血痕。
  • 4.《挽果轩叔·其一明朝·佘翔神理冥冥在,凄风断竹林。泣谁明璞玉,教独费籯金。秦市舂休杵,雍门响绝琴。生前徒识汝,酹酒意难禁。
  • 5.《过七里滩清朝·牛焘故人已作赤符帝,公坐钓台羊裘敝。三公不见此渔舟,华衮讵足当埤堄。星辰一夜犯帝座,九重旧交深相契。谁与天子共榻眠,惊天动魄事非细。人言桐江钓虚名,名岂寻常称遁世。...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