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答蒿叟三首·癃疲安问起沉痾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
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
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
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猜您喜欢

  • 1.《送僧归日本唐朝·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2.《公无渡河明朝·吴骐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岂不忠言,公勿听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竟已矣,余将奈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生亦何为,余将渡河。
  • 3.《渡海·其三清朝·毛澄舟轧水底天,笑指石上月。玉珧照珠池,
  • 4.《题画猫明朝·汪道会屋底近碻磝,纷纷走鼯鼠。怪无捕攫功,终日眠花屿。
  • 5.《简友人病起明朝·沈鍊忆昨藤床抱病幽,短篱萧瑟不胜愁。复怜云树留青眼,不恨江山对白头。新制道衣仍侣伴,旧盟耶水有孤舟。更增药饵开藜杖,春日春风恣远游。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