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抵西山上冢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阻兵卧疾负归期,扶策今为上冢儿。
一径余花初脱雨,三年枯泪尚留碑。
云风摩荡悬灵境,岩壑低昂拥故姿。
痴对松林侵竖子,栖鸦啼失夕阳枝。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宋朝·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
  • 2.《泰叔求桂浆宋朝·沈辽越人远寄桂花浆,敝屋欣闻破鼻香。遽遣小奴分送客,夜来已败不堪尝。
  • 3.《清明醉步明朝·王泰际寒食能晴仅有天,扶携筐罍踏春田。生人分醉黄泉酒,宿火重温青墓烟。无味强从欢笑侣,自明非复冶游年。良辰动是添愁思,理发支颐一榻前。
  • 4.《送祝生东阳簿宋朝·张方平之子东南美,声光满贵游。溪山聊薄宦,才调自名流。野趣虽孤艇,清涂即十洲。金波沁园宴,迟子有贤侯。
  • 5.《安远除夕同韩孟郁甘存之守岁·其一明朝·李之世间关馀万里,迢递向京华。政尔逢除夕,萧然寄酒家。驿路临淮近,濉流绕郭斜。悠悠此行迈,离思满天涯。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