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人卜葬金陵哭以此诗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楼壁车厢反复看,海云写影一黄冠。
围城余痛支离骨,辟地偷生共肺肝。
中外声名归把笔,烦冤岁月了移棺。
带陴新冢寻蔾杖,滴泪应连碧血寒。

猜您喜欢

  • 1.《句·其一宋朝·释守端异乡风俗客不恶,但欲南音来耳边。
  • 2.《下湖晚归宋朝·释道潜屈曲莎堤引兴长,肯辞芒屦踏秋霜。归来已奏孤城角,撩乱梅花落女墙。
  • 3.《武夷九曲渔歌·其五元朝·蔡哲四曲风烟日渰凄,萦纡岩谷互高低。丹光照树明于月,惊起金鸡半夜啼。
  • 4.《海潮行明朝·李埈海中七月飓风起,淫雨经旬下不止。万丈洪涛势接天,蛟龙狂吼怒秋水。潮冲尽破浦头船,涨入汪汪浸浦田。捲禾堆**欲尽,飞沙走石山之颠。顽云合沓城俱黑,苦雾苍茫澹无色。...
  • 5.《青天歌明朝·沈采生众:金鼓要分明。金鼓要分明。人望旌旗。马听锣声。把都每。把都每。势摆个合罗阵。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