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县宰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俸轻官且冷,君喜在亲民。
村路不闻犬,县城长似春。
架高书少蠹,厅静隙无尘。
考满留碑去,清风励后人。

猜您喜欢

  • 1.《寿梅辞世元朝·胡尊生武陵老月愁黄昏,玉宫水山无返魂。寒羌吹风铁心裂,春颜怕见烟绡真。雪身匝地大如屋,缟衣夜醉香云宿。孤山春去罗浮平,肯立腥埃吐琼玉。银河倒泻春恩泽,几度寒天峥老骨。...
  • 2.《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六十宋朝·释月涧佛病祖病,正在膏肓。文殊是药采将来都用不著,杜顺灸猪左膊上亦错商量。东湖水点菖蒲茶,个是单传海上方。
  • 3.《小园雨后二首·其一明朝·石宝新雨膏炎垄,远风涤繁林。取凉李井上,仲子迹可寻。玄驹下危垤,屈蠖鸣幽阴。万类均一适,忘古安有今。虽复病两眦,稍在惬孤襟。密云焉久留,素石悟同心。
  • 4.《秋夜杂兴四首·其三明朝·李辕摇落深秋景,飘零远客居。芙蓉依水媚,杨柳对门疏。为士须行学,非农岂荷锄。无人上封禅,却忆马相如。
  • 5.《者那山行清朝·牛思凝暮起炊烟一缕斜,万重深树有人家。崎岖拨草寻荒径,踏遍山山黄玉花。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