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
东皇用意交裁剪,留待君王驻跸看。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嶓冢宋朝·张方平江汉朝宗入海长,尝蒙起浪卷轻航。金牛西路经嶓冢,却见微源此滥觞。
  • 2.《赠静上人宋朝·释德洪雪摧枯虑默如瘖,秋压寒松老不禁。一室闭门稀识面,半窗斜照自拴针。重城此日留诗别,叠巘何年结伴寻。衰退宁堪久尘土,相看满眼是归心。
  • 3.《溪竹明朝·李云龙清溪望不极,烟水绕长林。已过芦花港,还经杨柳阴。鸟啼沙树暝,猿啸海云沉。借问采菱女,前村几许深。
  • 4.《湖上镜阁明朝·李因髻压双螺春事赊,钓纶来往自浮家。小桥柳色朱阑近,槛外溪光送落花。
  • 5.《送郁文茂之新宁州幕明朝·沈昭游到新宁兴未阑,殊方风俗得相看。野苗嗑嗑通人语,村妪纷纷识汉官。地少阳坡稀种菜,水多芗泽竞滋兰。衙斋正见梅花发,不似家乡一样寒。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