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出牧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圣主念元元,良臣选掖垣。
紫墀分使节,红旆出都门。
雪浅斜阳路,云深晚烧村。
期年如报政,应许贺新恩。

猜您喜欢

  • 1.《颂·其一唐朝·慧光心静愁难入,无忧祸不侵。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 2.《句·蓑笠五湖荣佩印元朝·陈遂蓑笠五湖荣佩印,桑麻数亩胜封侯。
  • 3.《厓山感兴四首·其三明朝·王渐逵南渡君臣已半非,远从闽越更相依。中原尽苦豺狼遍,上帝应嗟历数归。存赵程婴心祇切,安刘诸葛命多违。行人莫上慈元望,芳草凄凄怨夕晖。
  • 4.《端午宋朝·许景衡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 5.《寄吴一蒿别驾·其一明朝·朱浙一别都门道,生涯各转蓬。相逢重把臂,多病已成翁。附骥思前日,冥鸿想下风。看山朝抚几,拄颊五侯东。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