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台守受代归朝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
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
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
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

猜您喜欢

  • 1.《秋九咏(今逸其三·秋镜明朝·王邦畿青铜一片冷无烟,金气相逢合在天。隔水微霜朝渐入,高楼明月夜长圆。芙蓉有影浑如梦,冰雪无心却类禅。莫遣此宵临宋玉,不堪泪脸向人前。
  • 2.《述怀宋朝·释净端晦迹归岩坞,僻居人到稀。披衣眠静榻,策杖绕荆扉。远谢名兼利,能忘是与非。松风祛暑薄,山月照萤微。烹茗满瓯雪,掬泉半湿衣。穷通云意密,终与世人违。
  • 3.《颂古四十首·其二十四宋朝·释守珣连天野火了无涯,起处犹来辨作家。眼里瞳人双翳尽,面前遍界绝空华。道吾老,也堪誇。汲水僧归林下寺,待船人立渡头沙。
  • 4.《唐武宫词明朝·石宝宜春苑外兔初肥,长从君王射猎归。一色赭袍飞两骑,外人不辨是贤妃。
  • 5.《和马元伯韵明朝·李孙宸小雨开新霁,城头隔夕阳。冬花无雪意,暮色尚秋凉。喜洽班荆语,劳歌伐木章。挥杯忘潦倒,莫笑竹林狂。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