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淮西

朝代:宋朝|作者:夏竦|
五里亭前一送君,碧油红旆驻清尘。
半轩晚日淮西路,数拍离歌江上春。
杜宇有情移别树,野共无主傍行人。
男儿多少酬恩地,不欲东风泪满巾。

猜您喜欢

  • 1.《五代史宦官传序宋朝·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 2.《瘗鹤清朝·董晓山 长蛇嘘雾毒暗天,老鹤俯视心为怜。引雏振翮下啄蛇,反为蛇噬身不全。嗟嗟鹤死群鹤怨,中有一鹤负机变。徘徊蛇旁衔骨归,瘗之中野...
  • 3.《和莲渠贫女吟元朝·周老山妾无千丈绳,双丸任渠奔。妾无一星金,竹笥空长存。孤灯耿寒绩,一春不出门。母家今何在,血染双啼痕。虽然贫不嫁,嫁了那忍言。古来惟玉奴,不肯负东昏。嗟哉市门倚,父母...
  • 4.《望西山怀驹父宋朝·李彭去岁湖湘赋凛秋,闻君江国大刀头。百年会面知几遇,十事欲言还九休。照眼遥岑落怀袖,过眉拄杖立汀洲。莫言青山淡吾虑,谁料却能生许愁。
  • 5.《子陵钓台宋朝·杨杰高风谁得似先生,七里溪山当画屏。功业不随东汉祖,光芒独应少微星。兰台有史传名姓,蓬户无人问醉醒。若使当时忘故态,何由千古羡鸿冥。
夏竦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北宋宰相、古文字学家、人[1]。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长庆村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