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介夫

朝代:宋朝|作者:李覯|
天恨吾侪各一方,夕阳千度到西窗。
因循流俗今皆是,磊落如君信少双。
书未隔年难得报,心从薄宦始应降。
可怜汉水无拘系,长与旴江会九江。

猜您喜欢

  • 1.《刘氏慈义亭(此后戊子)宋朝·周孚天公殊愦愦,此语不须疑。已失黔娄妇,还亡伯道儿。孤亭时一恸,行路不胜悲。会倩韶钧手,重为楚些词。
  • 2.《新婚联清朝·廖厚初眉邀彩笔曾描月;路引巫山好步云。
  • 3.《彭太史册封便道归省明朝·余继登騑騑四牡咏皇华,河朔逶迤驿路赊。已自西清分使节,还从南斗度仙槎。金函衔凤疑青鸟,綵袖携云映紫霞。怪得高堂人并健,彭年原自是君家。
  • 4.《春江词·其三明朝·李孙宸江上春云似舞衣,乱流残照弄晴辉。浮云自爱无拘刺,流水年华去不归。
  • 5.《赠朱瞻御明朝·李之世青衿嗟不第,投笔去从军。匕首吹毛锷,刀唇偃月文。行穿虎豹窟,直入犬羊群。聚米知筹略,摩丸立解纷。醉毫时墨盾,战血每殷群。眦为报仇裂,眉如画策分。挥戈回鲁日,唾手...
李覯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