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大社

朝代:宋朝|作者:王珪|
文献家声远,簪缨世德昌。
几篇青玉案,三佩白银章。
北苑新阡好,平原旧业荒。
百年乔木在,留得耐风霜。

猜您喜欢

  • 1.《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2.《姜女祠清朝·乾隆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配国殇。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长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
  • 3.《挽后斋诗·其三明朝·朱浙形声日已远,魂魄入梦寐。藜床委羸肌,拳足尚抱稚。别久喜见君,倾倒平生意。对君诵我诗,觉来莫省记。
  • 4.《海珠寺诗六首(有引)·其五明朝·何吾驺清晓蛟龙出弄珠,玉沙朱戺绝樵苏。粤王锦缆迷烟雨,陆贾金装晦舳舻。世治岂须惊海市,时危休使驻戺雏。戈船楼橹交南北,缓带轻裘日拥卢。
  • 5.《送王懋钦守开封明朝·沈九畴王郎落落风尘里,青天无云孤鹤起。文章能事口不言,经纶老手心自喜。偃蹇西曹阅岁时,沈吟此身论进取。一朝被命守汴都,五马驱人渡漳水。今日中原正腰腹,古来大梁说朝市。...
王珪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珪(1019年—1085年6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