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陈颐刚见和前韵

朝代:宋朝|作者:陈傅良|
离合皆天意,盈虚几月华。
家才办藜苋,吾亦逐芦葭。
忧世还当路,论兵有故家。
深深看踵息,阴火养黄芽。

猜您喜欢

  • 1.《送士濂弟之京唐朝·慧忠行色翩翩入帝都,壮怀此去莫踌躇。昔曾故国登高第,今向新朝再上书。汝负才猷堪济世,我惭衰朽合閒居。鸰鸽原今常相望,衣锦还乡常有馀。
  • 2.《送良会陈同年被召还任新喻尹明朝·王渐逵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 3.《释奠诗宋朝·虞㠭正学昭昭责力行,湖湘一派到于今。好翻愚岛词锋手,密察濂溪理窟心。二水秋清严奠礼,九疑云近想韶音。咏归也觉西风好,须信诗□在泮林。
  • 4.《京口访王翼明遂辱三山之约明朝·全大震金沙舳舻千万艘,孤舟夜惊江怒号。朝登浮图触鳌背,神仙不来为我曹。城西故人有王大,散步寻之正愁坐。指天画地感慨同,相怜不异淮阴饿。汝家亦有三山乎,若醉莫怪全生粗。...
  • 5.《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其二明朝·李云龙空门亦自可,且听演三车。尘世风中絮,浮名水上霞。一丛贞士菊,五色故侯瓜。自足一丘赏,何论八月槎。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薛季宣的事功之学、启后叶适之集大成者,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巨擘。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