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朝代:唐朝|作者:韩愈|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眼穿长讶双鱼断,
耳热何辞数爵频。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猜您喜欢

  • 1.《次韵答道元上人元朝·陈镒久住灵泉学苦空,青青瘦竹伴癯容。朝飞锡杖无惊鹤,夜诵经台有听龙。说法精微多聚石,洗肠清净更餐松。归来趺坐岩西屋,白月如珠照笔峰。
  • 2.《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其六明朝·王立道胭脂一树晕明红,艳色凝香清夜同。不解人间能有此,移根元自上阳宫。
  • 3.《汉江口号清朝·尹会一鸭头汉水葡萄绿,风起鳞鳞看不足。岸上忽闻拍手声,依稀似唱铜鞮曲。
  • 4.《雪行明朝·王猷六载王程鬓欲丝,三冬客路雪偏飞。行人莫讶寒衣薄,剩得冰衔带月归。
  • 5.《寄屈翁山清朝·汪森皇舆产万物,维南聚珍奇。螭珠或径寸,出浦光陆离。珊瑚八九尺,铁网笼其枝。象犀与翡翠,玳瑁兼玻璃。由来贡尚方,筐篚不少遗。宝气之所钟,自然萃文词。屈子间世出,抱才...
韩愈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