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瞻集书呈中郎

朝代:明朝|作者:袁中道|
登朝便与祸相粘,尘世功名到底甜。
直到海南天尽处,桄榔树下忆陶潜。

猜您喜欢

  • 1.《七夕王都尉邀同舍置酒听琵琶宋朝·曾诚宝槛凌云结绮高,小奁争巧暮分曹。春葱细撚龙香拨,秀颈偏明逻逤槽。牛既写形呈粔籹,马军驰酒送蒲萄。泪珠散作人间露,最觉更阑润锦绦。
  • 2.《怀人宋朝·释元肇自觉怀人远,閒房独掩扃。去时梅著子,归晚竹添丁。海岸无山碧,天涯有草青。春潮知信候,日日过夷亭。
  • 3.《寒食宋朝·释元肇荒冢无人捧土修,夕阳芳草替生愁。路傍知是谁家子,犹把花枝插满头。
  • 4.《百门山·其一元朝·刘赓一泓寒碧湛空青,喷玉跳珠不少停。落日涌金亭下看,百泉亭是万泉亭。
  • 5.《都督王公阅兵海上歌·其四明朝·李云龙虎门诸部捷如飞,日暮横江试铁衣。弦响乍闻侦候报,前锋川口射鲸归。

袁中道(1570年6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