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简介

"声名"是汉语词汇中表示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所获评价的核心词语,其核心释义为"声望名誉"。该词最早见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声名不好"的表述,其繁体写法"聲名"保留了文字演变的历史痕迹。作为书面语特征显著的词汇,"声名"常与"显赫""狼藉""远扬"等形容词形成固定搭配,在《小二黑结婚》《礼记》《儒林外史》等历代文献中均有应用实例。该词的近义表述包含"申明""名声"等,但在语体色彩和搭配对象上存在细微差异。

周必大·关于声名的古诗(共1首)

周必大的诗词曲代表作

周必大(1126年8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