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简介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

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倒海之势。:“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

李处权·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古诗(共2首)

  • 1.《观潮二首·海舶忽惊风打头宋朝·李处权海舶忽惊风打头,观澜又破一年秋。若为尽作杯中物,安得飞来枕下流。岂计双凫兼乘雁,谁分去马与来牛。君王大业追神禹,前日黄龙已负舟。
  • 2.《观潮二首·雪屋银山满上头宋朝·李处权雪屋银山满上头,年年伟观近中秋。只言沧海无回浪,岂信长江有逆流。一一樯帆如过鸟,时时烟雨要沉牛。青衫白鬓功名晚,何日翩然范蠡舟。

李处权,[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巽伯,溧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南渡后,尝领三衢。官至朝请大夫。处权为诗清脱爽健,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馀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主八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