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简介

金山寺(Jinshan Temple),别名江天寺、江天禅寺,曾用名泽心寺、龙游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路62号,地处镇江市区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园内,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魏晋南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于寺内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唐大中年间时,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将寺名改为“江天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寺内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被烧毁。1949年后,金山寺几经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香火断灭。1978年,慈舟法师重返金山寺,寺院终重新开放。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该寺整体处于坡地上,分层筑台,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貌。

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金山寺水陆法会被批准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金山寺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苏轼·关于金山寺古诗词(共4首)

  • 1.《游金山寺宋朝·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 2.《题金山寺宋朝·苏轼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 3.《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宋朝·苏轼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 4.《过金山寺一首宋朝·苏轼明月妙高台,盘涡月照开。琳宫龙久住,珠树鹤能来。云雾空中绕,帆樯槛外回。无言卷石小,江左拟蓬莱。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