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简介

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白居易·闺怨诗(共4首)

  • 1.《春词唐朝·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 2.《寒闺怨唐朝·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 3.《闺怨词三首唐朝·白居易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 4.《杂曲歌辞·闺怨词唐朝·白居易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