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词牌名此凋始于宋寇准之词作,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桨括王维阳关曲》而作。因寇词中有“听取《阳关》彻”句,故取作词调名。此调为双调,前、后片各八句,共七十八字。前片第一、二、五、七、八句和后片第二、五、七、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阳关引 徐籀

字亦史,江苏吴县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清康熙初,由靖江教谕迁湖北黄冈知县。乃捐金赈灾民,又修学宫,葺古迹,得以文学治邑之誉。有《吾邱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