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

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鹊桥仙 汪东

  • 1.《鹊桥仙·七夕清朝·汪东情同儿女,悲深婚嫁。零涕七襄初罢。若将珠泪细量时,定偿得、天钱盈把。经年离别,一宵欢会,又早晨鸡催驾。算来犹是胜常娥,但碧海、青天夜夜。
汪东(1890-1963) 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民国时,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解放后,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主任、民革江苏省副主任等职。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精于词学,又擅书,能山水,精画梅。在南京与黄季刚居近,为绘《量守庐图》并集联:"此地宜有词仙,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流。"死葬吴县越溪陆墓山。 有《词学通论》、《梦秋词》、《汪旭初先生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