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菩萨蛮 苏轼

  • 11.《菩萨蛮·七夕宋朝·苏轼 凤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 12.《菩萨蛮·新月宋朝·苏轼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 13.《菩萨蛮·四首宋朝·苏轼 娟娟侵鬓妆痕浅。双颦相媚弯如翦。一瞬百般宜。无论笑与啼。 酒阑思翠被。特故腾腾地。生怕促归轮。微波先注人。
  • 14.《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宋朝·苏轼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 15.《菩萨蛮·有寄宋朝·苏轼 城隅静女何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见拟伦。
  • 16.《菩萨蛮·碧纱微露纤纤玉宋朝·苏轼 碧纱微露纤纤玉。朱唇渐暖参差竹。越调变新声。龙吟彻骨清。 夜来残酒醒。惟觉霜袍冷。不见敛眉人。胭脂觅旧痕。
  • 17.《菩萨蛮·火云凝汗挥珠颗宋朝·苏轼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 18.《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宋朝·苏轼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寻乘花细。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 19.《菩萨蛮·回文冬闺怨宋朝·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隔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 20.《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宋朝·苏轼 天怜豪俊腰金晚。故教月向松江满。清景为淹留。从君都占秋。 身闲惟有酒。试问清游首。帝梦已遥思。匆匆归去时。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