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格律

两同心词牌名,又有别名“仙源拾翠”。  双调六十八或七十二字,有仄、平韵及三声叶韵三体,其中仄韵者创自柳永,平韵者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者创自杜安世。  代表作有北宋晏几道《两同心·楚乡春晚》、北宋柳永《两同心·伫立东》、宋代杨无咎《两同心·秋水明眸》等。

两同心词牌格律对照

两同心词牌更多信息
  • 正体

    正体: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七句三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以北宋柳永《两同心·伫立东风》为代表。若杨词之前段起句用韵,及前后段第五句押韵,皆变格也。 按柳词别首后段第一、二句“饮散玉炉香袅。洞房悄悄”,上“悄”字仄声。第三句“锦帐里、低语偏浓”,“锦”字仄声。第四句“银烛下、细看俱好”,“烛”字仄声。又杨无咎词前后段第四句“饶济济、入时打扮”、“唯缀得、秋波一盼”,“打”字、“一”字俱仄声,“秋”字平声。两结“小从容,不似前回,匆匆得见”、“告从今,休要教人,千呼万唤”,“得”字、“万”字俱仄声,“休”字、“千”字俱平声。又一首前段第三句“见玉人、且喜且悲”,“人”字平声,两“且”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觉来满船清悄,愁恨多少”,“来”字、“愁”字俱平声,“恨”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杨词二首,惟前后段第五句平仄全异,故不参校。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伫立东风》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

    伫立东风,断魂南。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

    中中中平中。中中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

    别有眼长腰。痛怜深。鸳鸯阻、夕雨朝飞,锦书断、暮云凝。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

  • 变体一

    变体一: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七句五仄韵。以宋代杨无咎《两同心·秋水明眸》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用韵异。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秋水明眸》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秋水明眸、翠螺堆、却扇坐、羞落庭花,凌波步、尘生罗。芳心。分付春风,恰当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渐解愁花怨。忒贪娇。宁宁地、情态于人,惺惺处、语言低。相思。不见须臾,可堪离

  • 变体二

    变体二: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七句四仄韵、一叠韵,后段七句五仄韵。以北宋柳永《两同心·行看不足》(一说为杨无咎词)为代表。此词前段起句用韵,第二句叠韵,与“秋水明眸”词又小异。 按《逃禅集》有“凉生秋早”词,前段起句亦用韵,而前后段第五句仍不用韵,应分一体,因词俚不录。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行看不足》

    平平仄韵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

    行看不。坐看不足。柳条短、斜倚春风,海棠睡、醉欹红。清堪。桃李漫山,真成粗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遥夜几番相。暗魂飞。深酌酒、低唱新声,密传意、解回娇。知谁。得似风流,可伊心

  • 变体三

    变体三: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七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以北宋晏几道《两同心·楚乡春晚》为代表。此调平韵者,祇有晏词及黄词三首,所不同者,前段起句或用韵、或不用韵耳。 按黄词别首前段起句“秋水遥岑”,“秋”字平声。第三句“曾共结、合欢罗带”,“曾”字平声,又“尽道教、心坚穿石”,“教”字平声。第四句“更说甚、官不容针”,“说”字仄声。第五、六、七句“许多时,灵利惺惺,蓦地昏沉”,“许”字仄声,“时”字、“灵”字俱平声,“蓦”字仄声。后段第三句“你共人、女边著子”,“人”字平声,“女”字、“著”字俱仄声。第四句“争知我、门里挑心”,“争”字平声。第五、六、七句“最难忘,小院回廊,月影花阴”,“最”字仄声,“忘”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巧笑眉颦”词。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楚乡春晚》

    中平平仄,中仄平。中仄中、中平平仄,中中仄、中仄平。中平中,中仄平平,中仄平

    楚乡春晚,似入仙。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

    仄中中仄平。中仄平。仄仄中、中平中仄,中中仄、中仄平。中平中,中仄平平,中仄平

    对景且醉芳。莫话消。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

     

  • 变体四

    变体四: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以北宋黄庭坚《两同心·巧笑眉颦》为代表。此与晏词同,惟前段起句用韵异。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巧笑眉颦》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巧笑眉。行步精。隐隐似、朝云行雨,弓弓样、罗袜生。樽前见,玉槛雕笼,堪爱难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言家住天。生小从。恐舞罢、随风飞去,顾阿母、教窣珠。从今去,唯愿银缸,莫照离

  • 变体五

    变体五: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两叶韵。以北宋杜安世《两同心·巍巍剑外》为代表。此词用三声叶韵,其前后段第二句、第五句较晏词又各添一字,宋词无别首可校。 

    格律对照例词:《两同心·巍巍剑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巍巍剑外,寒霜覆林。望衰柳、尚色依。暮天静、雁阵高。入碧云际。江山秋色,遣客心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蜀道巇崄行。瞻京都迢递。听巴峡、数声猿。惟独个、未有归计。谩空怅望,每每无言,独对斜。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两同心词牌沿革

唐教坊曲有《同心结》《同心乐》两个曲调。同心:又叫同心结,是指用丝绦之类打成的八宝结。先秦《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同往一处用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也以喻男女两方齐心合力的恋情。 

关于词牌“两同心”的由来,《填词名解》有记载:“古乐府《苏小歌》‘何处结同心?’唐教坊曲遂有《同心结》,然有两调同此名。填词采以名之曰《两同心》。”  此调始见于北宋柳永《乐章集》,《乐章集》注“大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