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一·城中夜归,坐翠湖桥畔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近现代|作者:黄绮|

草翻波面风来润,不是秋凉。

似听啼螀。

月上城楼见白杨。

后湖各有真模样,淡抹浓妆。

艇子荷香。

唱罢良宵水一方。

注释

1. 押阳韵

猜您喜欢

  • 1.《横石道中明朝·王渐逵邮吏迎津口,官船出峡头。鼓声滩力劲,云气曙光浮。为客得春月,看花遍岸洲。开尊邀二弟,亦足慰多愁。
  • 2.《避暑山中十咏·其五·桃源明朝·王渐逵遥思碧桃坞,重荒太乙池。万松寒匝地,炎日远辞枝。石冷多妨卧,云生半湿衣。香风时一到,疑是白莲知。
  • 3.《送人还莆明朝·李廷仪帝里逢春柳可攀,黄尘千丈拂衣还。一官莫道是何物,万事不如归故山。黄菊喜迎高士醉,白鸥今傍主人閒。木兰陂上应相待,钓艇夷犹水一湾。
  • 4.《罗浮杂咏十绝·其七明朝·李孙宸会仙桥上会群仙,黄麟白鹿守桥边。怪他放我冲筵几,叱去下耕芝草田。
  • 5.《缑氏县(今偃师)清朝·王士祯白茅授印事何如,底许孙卿更上书。桂观蜚廉人力竭,祗缘仙子好楼居。
1914.5.28-2005.12.23,原名匡一,号“九一”,斋名笔帘留香处、五金屋、二象室、吟馆。江西修水人,生于安徽安庆。黄庭坚三十二世孙。五岁学颜、字贴,诵诗词。后学“二王”书。早年师从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王力等学界名宿,我国著名成就的者、教育家、书法家。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在古文字研究、词创作、书篆刻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独特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尤其在书法创作方面,独创“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铁戟磨沙体”开创出“雄、奇、清、丽”之“中国北派书”,“三间书”兼容并蓄,凛然独步,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1942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院,攻读古文字专业。1944年9在昆明简师任教,1946年9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1950年8月在张家口工程学校任教,1951年3月在天津津沽附中任教,1951年8月在天津津沽大学任副教授,1979年12月在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1981年调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8年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常委。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2002年当选为河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名誉主席。河北省社科院顾问、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研究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委会、河北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理事等。2005年12月23日17时,因重症肺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