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去雁来鸿

词牌名点绛唇|朝代:清朝|作者:傅熊湘|

去雁来鸿,书凭锦字无端的。

后期难觅。

新恨成堆积。

雨阻重阳,独坐添愁寂。

何人笛。

数声悽恻。

和著寒鸣蟀。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猜您喜欢

  • 1.《山中曲三首·其一明朝·石宝绵水何太急,奔流下东井。北登凤凰山,未晓见日影。
  • 2.《竹林落成志喜明朝·吴孟端赏心随日起,乐事与诗成。白月夜多影,凉风秋有声。煮茶炊竹箨,歌曲和琴鸣。同志惭无比,清狂耻擅名。
  • 3.《题肤功雅奏图明朝·吴邦佐东山久望重苍生,况复氛除海气清。圣主已烦双使节,边人遥领百城迎。只今华驿催征马,终古胡沙扫赤鲸。原是长城雄阙北,更行刁斗不须鸣。
  • 4.《桃源图·其一明朝·李以贞一路桃花水,回头是战尘。飘然刺船去,领略桃花春。云际得古洞,花深知有人。人家不寥落,鸡黍共留宾。
  • 5.《早春杂兴八首·其四明朝·李孙宸乡园春事好,花柳称幽盟。地僻堪投老,身閒不用名。妇倾新酿熟,客至晚香清。岂敢耽佳句,行吟亦遣情。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湖南醴陵北乡旁人。幼随父就读。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后与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文唱和。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宣统二年(1910)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19年12病逝,葬于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