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贺汪伯唐子娶妇

词牌名贺新郎|朝代:清朝|作者:张一麟|

老子擎天手。

到年来、婆娑风月,无心圭卣。

绣佛长斋隐人海,万事秕糠尘垢。

但甘为、哀鸿奔走。

酒肉朱门道旁骨,为郎君、积德求佳偶。

宾欲醉,筵无有。

桃花流水春深后。

见新人、心肠菩萨,同符君舅。

玉镜台前青绫幛,昧旦双双上寿。

更准备、催妆几首。

织就天孙宫样锦,问而翁、被得苍生否。

君子曰,众人母。

注释

1. 押有韵

猜您喜欢

  • 1.《白沙渡(属剑州)唐朝·杜甫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高壁抵嶔崟,洪涛...
  • 2.《送容斋自福倅满归·其一宋朝·叶黯一门伯仲知谁似,四海文章正数君。何事与予如旧识,由来于世两相闻。闲官各喜光阴剩,胜地空多物色分。忽复翩然从此去,便应变化上青云。
  • 3.《东湖十景·其七·荐福茶烟元朝·叶兰跨虎入禅林,谈空合幽契。扫叶煮山茗,香芬递凉吹。野火明秋云,氤氲蔼峦翠。联诗缀芳英,石鼎记遗意。
  • 4.《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濯缨亭宋朝·林旦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营营朝市露,谁识孺歌声。
  • 5.《登塔宋朝·陆佃题写看前辈,跻攀接后尘。日边窥两观,云下念双亲。宫线徐添昼,林花顿减春。夕阳犹独立,万虑入经纶。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因病逝世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