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六·「感春」次任公韵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池馆寂寥春去久,无主桃花,雨后开还有。

相对一杯婪尾酒,旧家姊妹怜消瘦。

倚柱悲吟今夕又,破镜空持,天许重圆否?

石烂海枯千劫后,恩波长记侬曾受。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二部

猜您喜欢

  • 1.《留别□州牧孙德操懋宋朝·赵公豫贤守公馀雅宴开,荷香馥馥入蓬莱。骅骝与座称仙吏,樗栎趋陪愧钝才。纬武经文资妙略,民胞物与广滋培。萍踪将返琴川棹,铃阁新吟切溯洄。
  • 2.《烧灯夕宋明府自置酒见招席上复赋诗因次韵定诗盟并致别意宋朝·戴炳苦用吟心续祖灯,得君印證愈分明。一聆此日鸡窗话,尽洗前时蚓窍声。飏柳轻风寒忽暖,催花小雨湿还晴。眼前总是诗光景,可惜明朝又远行。
  • 3.《乌江坡·其二明朝·江源只道厓门险,乌江复过之。鸟飞犹畏坠,马度每惊危。慷慨玉尊志,艰难杜老诗。备尝此中味,平地好深思。
  • 4.《题吉水分司月月红一首明朝·江源月月红开如有约,四时颜色染丹砂。沉香亭北妒妃子,结绮楼中失丽华。芍药便从春后老,海榴只合暑前誇。虽然堪赏还堪恶,恐夺霜台石竹花。
  • 5.《梁州序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生:请吾兄宝马先旋。待愚弟逻杯相饯。叹人生聚散。那得占先。初本是兄来送我。谁想今番。彼此成别怨。山河盟誓重。莫留连。民望兄来解倒悬合前生。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