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次和豁轩

词牌名金缕曲|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酒解消愁否?

便千杯也浇不散,茧丝心绪。

绣阁春寒无人问,尽日片风丝雨,噤瘁得花心难吐。

十里石家新锦幛,让后庭玉树深深护。

莺有恨,燕无语。

萧郎隔断侯门路,梦随风化为蝴蝶,归飞旧处。

春去春来人事改,正叹园林非故。

忽唤醒城头画鼓,离恨转深何处写?

对影儿独向残灯诉。

云鬓乱,起来暮。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猜您喜欢

  • 1.《八归·秋江带雨宋朝·史达祖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
  • 2.《余久不饮酒偶饮殊适因和九弟韵宋朝·李彭年侵畏病酒尊空,矧复听歌盛小丛。烟际鸟呼云际雨,花边蝶舞柳边风。向来怀抱愁眉外,今日欢娱醉眼中。何用花奴鸣羯鼓,新诗解秽思无穷。
  • 3.《送李鹤田东游后还乡宋朝·赵希㯝剑倚梅花鹤梦醒,东游吟骨带秋清。台山路杳神仙迹,楚国书来母子情。半榻烟霞应有约,一筇风雪且兼程。丁宁及早催行李,莫待西湖草色平。
  • 4.《即事效韩昌黎体明朝·白胤谦昔日司空舍,高真列上仙。今朝司寇馆,顽陋谢前贤。石室抛残灶,绳床觅旧毡。遗风相接处,清白类家传。
  • 5.《大髻婆山明朝·李绍兴何代犹遗一阿婆,巧梳高髻耸巍峨。雨馀新理膏油腻,花发浓妆珠翠多。煮海烟生疑执爨,采樵人唱讶悲歌。望中咫尺阳台路,云雨不成知奈何。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