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词牌名如梦令|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古诗简介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是宋代词人向滈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作者的孤独,开篇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灯下为孤独而久久苦恼的情态,接着用“影儿把人抛躲”,加倍衬出了自己的孤单,最后以感叹把孤独感推向顶点。全词构思新颖,行文生动,化抽象的愁思为具体的影儿,用影儿反衬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使词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翻译/译文

谁能陪伴我在明亮的窗子下独坐呢,只有我的影子啊。等到天黑熄灯要睡觉的时候,连影子也躲避起来不见我了。无奈啊,无奈,好一个孤独悲凄的我。

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清真集》入“中吕调”。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烬(jìn):熄灭。

⑶无那(nuò):无奈,无可奈何。

⑷恓(xī)惶:心神不安的样子。 

创作背景

向滈生活在南宋初期,其词大多是叙写别情和孤独处境的,可见作者长期为离愁所缠绕的生活与心理,因此这首《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中的情绪绝非无病之呻吟。羁旅当然是愁苦、寂寥的。不过向滈的孤独似乎在离家别亲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向滈出生时正当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候。南宋朝廷采承妥协退让的国策,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因受到创伤而更加强烈,要求驱逐金、收复失地的呼声高涨。为了给投降路线扫平障碍,统治阶级大规模地镇压抗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一方面眼看国力日衰,痛感空有报国之志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为个人渺茫的前途所烦愁,因此多半处在矛盾与伤感之中。这首《如梦令》抒写的恓惶情绪中也应包含有对时代苦闷的色彩。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人的孤独:诗人、影子、月亮在一起,又歌、又舞、又饮,颇有一点热闹气氛。向滈此词写灯、影、人相伴,大半是受了李诗的影响,但两者的情调却是不一样的。李白遇上的是唐帝国最强烈的时,他的个性既旷达不羁又积极向上,因而他的诗总是进取的,活泼的。向滈则不然,生活在南宋那个令人空闷的时代里,加上自己又长年同亲人隔绝,所以他不可能像李白那样即使在孤独之中也充满着希望与活力。比如在这首词中就只有“灯”、“我”和“影儿”,无,无自然也无歌,无舞。同样是写孤独,但向滈笔下却处处是绝望的影子。

词篇用“谁伴”二字开头,一上来就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灯下为孤独而久久苦恼的情态,由“谁”字发问,便把读者引向对形象搜索与寻求。果然在问了千万声“谁伴”之后,作者终于发现了只有“影儿”相伴。虽有“影儿”相伴。可是,就是这无言的、难以发现的影儿,况且也并不能“伴”得持久:“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找到影儿作伴,为的是给自己寻求安慰,谁料灯灭后连“影儿”不复存在了,加倍衬出了自己的孤单,于是便喊出:“无那,无那,好个栖惶的我”。影儿的恰妙运用,使抽象的愁思更为具体,行文也更生动。与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词中“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之句,可以先后媲美。

这首词构思新颖,作者把“影儿”写入作品,用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这既避免了纯说愁苦的单调,又使词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这阕词的新颖构思,还可以从结构的安排上看出来。词作从独坐开始,用唯影相伴表现作者的孤单,这可以算是诗文中的佳境。接着说“影儿把人抛躲”,则将旧境翻新,感情也被深化到了顶点。

向滈词以通俗、自然取胜。这首《如梦令》语言平易,即使是现代读者读他的诗,也很少有难解的词句。从构思方面讲,它虽然有新颖的一面,但同时又不存在做作的痕迹。自个儿静静地坐在窗下,相伴的当然只有影儿了。到了“灯烬欲眠时”,当然影儿也就不见了。到了结尾的地方,实际上是照直说出了问题的原委。新颖与自然本是两种难以调和的格,向滈却能把它们统一在一首小词中,这是很不容易的。 

名家点评

明代杨慎《词品》卷五:“向丰之,号乐斋,有如梦令一词:‘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词似俚而意深,亦佳作也。” 

李清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